四川博物院的三件国宝秘密等你揭开~
-欢迎关注CCTV国家宝藏微信公众号 -
-了解更多节目故事-
在本期节目中,来自四川博物院的三件文物:后蜀残石经、格萨尔唐卡、制盐画像砖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蜀地传奇。那么这三件国宝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~
后蜀残石经
这是几块经历过战火的“劫后余碑”,碎石残片上的秀美正楷,诞生于五代离乱之际,直至宋代,历经近200年才刻成。由于这些石经是在孟蜀广政年间由毋昭裔主持刊刻,因此又称“广政石经”,是中国著名的儒家石经。它的内容为儒家经典,包括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左传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毛诗》等,其最大的特点是,将经文与注文合刻在石经之上。
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块石经为青石,为石碑的下段,两面刻正书阴文,所刻内容系《毛诗》,一面为《周颂·桓》《周颂·赉》,另一面为《鲁颂·駉》。
长按下图↓ 识别二维码
get 3D版后蜀残石经~
格萨尔唐卡
唐卡是藏族人彩色的信仰,它的颜料源于天然,经几百年的岁月,仍能保持璀璨艳丽。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11 幅唐卡描绘的是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,先民们世代传诵的不朽传奇《格萨尔》。
早期的仲肯艺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,会将格萨尔的故事绘制成画作,悬挂起来一边解释一边演唱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唐卡类型“仲唐”。这类绘画最开始比较粗糙,后来逐渐趋于成熟。虽然以格萨尔为题的唐卡数量很多,但最完整的一套就是四川博物院收藏的这11幅格萨尔唐卡。它们构图精妙,色彩细腻,情节丰富,尤为珍贵的是,画面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详细的藏文题记,十分罕见。
长按下图↓ 识别二维码
边看边了解更多国宝详情~
制盐画像砖
制盐画像砖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东汉时期,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祖先们采卤煮盐的场景。古代四川地区盛产盐井,从秦代李冰任蜀守期间就开始创凿盐井,至两汉开始普及。在盐井的开凿过程中,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气,称为“井火”。西晋《博物志》中就曾记载诸葛亮到临邛视察,改进制盐技术,引井火煮盐,造福百姓的事迹。
画像砖左边是四人在两层楼架上提拉两个木桶进行采卤,卤水通过竹管引入左侧的炉灶进行煮盐。在右下方,主体锅灶部分虽已残缺,但我们从左边灶旁投薪的人可以推断,当时煮盐用的燃料是柴薪。虽然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“井火”(天然气),但由于开发技术还很不成熟,因此柴火煮盐依然是东汉乃至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的主要方法。
长按下图↓ 识别二维码
get 3D版制盐画像砖~
那么,本期的三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?快来留言区为你最爱的国宝盖章吧~
点击图片,获取往期精彩↓
河北博物院的三件国宝秘密等你揭开~
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第三期精彩内容大剧透!
来自彩绘散乐浮雕的“超萌大唐女团”来啦!
长按识别二维码 | 关注我们